生孩子比挠痒痒还轻松?没有痛觉的人生,竟然可以这么快乐……-头条
生孩子比挠痒痒还轻松?没有痛觉的人生,竟然可以这么快乐……
在一档晨间电视节目中,乔安妮·卡梅伦(Joanne Cameron)正在进行超辣辣椒挑战。
寻常的辣椒辣度只有数千史高维尔单位,而她手中的苏格兰帽椒辣度却可达35万单位——这是全世界最辣的辣椒品种之一。
【资料图】
哪怕只是稍微品尝,这种辣椒都应该足以让人面红耳赤、痛不欲生,然而卡梅伦却像啃水果一样面无表情地大嚼了起来。她轻松吃完整个辣椒,唯一的感想只是“嘴里稍微有点暖”。
超辣辣椒不能让这位女士感受到任何疼痛 | ITV
无论辣椒素如何刺激神经,这位苏格兰女士都没有感到任何疼痛——事实上,她这辈子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。这位毫无痛感的奇女子,现在正在帮助科学家揭开人体疼痛调节的秘密。
无痛人生
对于现年75岁的卡梅伦而言,“疼痛”是个纯粹抽象的概念。她理解身边的人会因此受苦,但却从未亲身感受过它。
在童年时代,她不慎摔伤手臂,但却毫无感觉,直到母亲察觉她手臂垂下来的样子很奇怪,才发现她已经骨折。长大之后,她经常在厨房里烧伤或是割伤自己,但总要等到闻到焦糊的肉味或是看到丈夫的反应才能发现。甚至连本应带来剧痛的分娩也没有让她感到丝毫不适:她将那段经历比作“挠痒痒”,说它“在回过神来之前就结束了”。
卡梅伦经常要闻到焦糊的肉味才能发现自己的烧伤 | 图虫创意
卡梅伦曾以为自己只是“格外健康”——直到65岁,她才在医生的提醒下发现,自己其实拥有特殊的疼痛免疫体质。
发现这一点的是麻醉医生斯里瓦斯塔瓦(Devjit Srivastava)。在翻阅卡梅伦的病历时,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女士在数次大手术后竟然从未要求过使用止痛药。
在其他患者受术后疼痛困扰时,卡梅伦却从未需要过止痛药 | 图虫创意
在检查中,他用手指用力按压她的眼眶——这种操作不会让人受伤,但产生的疼痛足以让昏睡的患者疼醒过来。当然,这一次卡梅伦依然没有报告任何疼痛,她所感知到的只有压力带来的触觉而已。
更多“超能力”
在免疫疼痛之外,卡梅伦身上还隐藏着更多与生俱来的“超能力”。
缺少的痛感让她经常受伤,但与此同时,她也拥有超乎常人的伤口愈合速度,而且很少留下疤痕。
卡梅伦经常在炉灶上烧伤自己,但伤口通常很快就会愈合 | Mary Turner/ The New York Times
不仅如此,她似乎也从未体验过焦虑、抑郁或是恐惧。她总是快乐而健谈,从不为任何事情担忧。在焦虑与抑郁量表中,她的评分始终保持在最低的0分。
这些“超能力”听起来或许都很美妙,不过卡梅伦的特殊体质同样也有“副作用”。例如,她的记忆力相当糟糕,经常弄丢钥匙,或是在话讲到一半时就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。
卡梅伦拥有快速愈合的能力,而且幸运地活到70多岁并未受过重伤。但即使如此,痛感缺失也依然威胁着她的健康,让她直到病变十分严重才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骨关节炎。
无论何时,卡梅伦总是保持着快乐 | UCL News
基因中的秘密
在过去,人们也曾发现过没有痛感的人,但卡梅伦免疫疼痛的原理格外独特。
在她的基因组中,研究者发现了两个相邻的基因突变。这两个基因都与人体的内源大麻素系统有关,它们就是这位女士种种“超能力”的来源。
人体天然就会产生一些与大麻素作用相似的神经递质,这些物质在疼痛感知、情绪和记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。在这些神经递质完成任务之后,它们会被脂肪酸酰胺水解酶(FAAH)分解,这样才能维持平衡。
而卡梅伦的第一个突变,就发生在这种水解酶对应的基因上。突变降低了酶的活性,让神经递质变得很难分解。这样一来,神经递质的平衡被打破,她体内的内源大麻素水平就变得格外高,进而产生了抑制疼痛与焦虑的效果。
不过,单是这一个突变还不足以让人完全免疫疼痛。卡梅伦的第二处基因突变发生在一个名叫“FAAH-OUT”的基因上。这个基因控制着水解酶基因FAAH的表达,当它失去活性时,细胞产生的酶就会大幅减少。这两个基因的叠加作用,让疼痛感从卡梅伦的人生中彻底消失了。
通过卡梅伦这个独特的案例,研究者第一次注意到了FAAH-OUT基因和它的作用。这些发现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灵感,未来,人们或许能够以此为靶点,开发出控制疼痛与精神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。
围绕这位女士的分析仍在继续进行。未来,科学家还计划将卡梅伦的儿子也一同纳入研究——在两位子女中,只有他部分继承了母亲对疼痛的耐受性。
“现在,了解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让我感到着迷,” 卡梅伦表示。“如果对我基因的研究能帮助其他受苦的人,我将非常高兴。”
参考文献
[1] https://www.newyorker.com/magazine/2020/01/13/a-world-without-pain
[2]https://www.nytimes.com/2019/03/28/health/woman-pain-anxiety.html
[3]https://www.eurekalert.org/news-releases/990049
[4]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brain/advance-article/doi/10.1093/brain/awad098/7169317
[5]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07091219301382
作者:窗敲雨
编辑:odette
封面图来源:Craig Connor / NNP